巴渝地区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农耕岁月中,孕育了每个时代独有的灌溉工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渡槽,这一简单、实用的输水工程,成为重庆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灌溉工程。
3月25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在全市诸多渡槽中精选43处,推出《重庆渡槽地图(部分)》。
据悉,渡槽,也称高架水渠,是跨越溪河、道路、山冲等地的架空输水建筑物。
重庆地区地势起伏,渡槽对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渝西方山丘陵区和中部平行岭谷间坪坝区最多,它们依山就势,串联起高高低低的城镇、乡村、农田,解决了水资源的分配问题。
除了水利作用,渡槽在建筑史、社会史中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对研究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引水灌溉及当时雕刻技艺具有重要价值。
而今,随着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改善,大多数渡槽已失去原来的功能,只有少数仍然还在发挥作用,它们屹立在巴渝大地,淡化成时代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
涪陵·红星渡槽
南沱红星渡槽又称作连丰渡槽、五星渡槽,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涪陵区南沱镇,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渡槽西北东南走向,长余米,横跨连丰、关东、焦岩、南沱、沿坪、石佛6个村。高架槽基础宽3.5米。渡槽单拱最大跨度49米,最高处28米;内为三合泥地坪,内宽1米,内空高0.88米,槽沿0.3米。渡槽侧立面阴刻16段标语,其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对研究现代灌溉历史及水利工程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永川·仙龙飞渡渡槽
仙龙飞渡渡槽位于永川区仙龙镇,当地人又称六号桥,为牛门口水库右干渠六号渡槽,该渡槽形制特殊,在重庆地区都很特殊,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渡槽所处地形为丘陵起伏地带,高架桥用拱随地形有高有低,有一层也有两层,该渡槽中段通过两座小丘陵,该处有十一跨拱,中间七跨为两层拱。
忠县·新立渡槽
新立渡槽位于忠县新立镇,全长约60公里,为砖石结构,造型古朴,整体建构清晰,由上至下为槽口、槽身、拱券、柱墩和柱础几部分,这几部分均为条石砌筑。新立渡槽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因地制宜,通过调整柱墩的高度和拱券的跨度来适应地形,不影响公路上汽车的通行,渡槽规模大,穿过村庄、农田和居民区,历史风貌保存良好。
武隆·黄泥凼渡槽
黄泥凼渡槽位于武隆区巷口镇白村黄泥凼组,建于两山之间,平面随地形做三折处理,底面据地势高低起伏,全长余米,为十八孔拱式渡槽,外围两侧均刻有具时代特色的生产性标语,有车行乡路穿行其下。渡槽形体优美,建材取自天然,横跨在山林乡野间,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上游新闻记者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