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s://m.39.net/pf/a_5131641.html四川在线记者吴晓铃今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启动。从曾经的成渝经济走廊到现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顶层设计的变化,彰显着中央对川渝地区发展的重视。6月28日,本报携手重庆日报共同推出“重走成渝古驿道”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助力唱好双城计,建好经济圈。川渝地区地缘相近,文化同源,年前一脉同根,千百年来更紧密联系,共同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巴蜀文化。连接成都和重庆的成渝古驿道,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人文大道,见证着巴蜀的血脉相融。此次融媒体采访,川报观察记者兵分4部,从成都锦官驿出发,足迹遍至龙泉驿、简阳、资阳、隆昌以及重庆荣昌、大足、永川、璧山、重庆市区等多个区县,寻访了古驿道之上的13个古驿站,采撷了驿道之上的历史人文积淀和自然风貌,见证了古道沿线城市的欣欣向荣,亲手触摸到千百年来成渝两地的密切交流。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李明泉注意到川报观察8日起推出的“重走成渝古驿道”专题报道,他认为此次“重走成渝古驿道”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很有现实意义,“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也正在推进。成渝古驿道的交通功能虽然早已被高铁和公路代替,但它是一条历史的走廊、自然风光的走廊、人文的走廊、美食的走廊……它沉淀的历史文化价值,永远不会因为成渝双城空间距离的改变而削弱。重走古驿道,是向川渝两地历史上的文化交流致敬,是对沿线文旅资源的再认识和再体验,对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也高度评价此次策划。他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并非只是经济问题,还包括文化建设,“如果没有一个有历史传承、有现代文化支撑的文化圈建设,经济圈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成渝古驿道所凝聚的交通文化,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更是成渝地区自古密切交流的见证。”对于重走成渝古驿道,谢元鲁认为还将助推成渝地区驿道沿线城市纳入双城经济圈,助力重新定位与成渝双城的联系。继川观新媒体专题之后,7月10日起,本报将在《天府周末》连续四期推出8个整版的“重走成渝古驿道”大型策划报道,古驿道现场探访系列新媒体也已在川报观察同步推出。点击地图上的13处驿站名,瞬间带你走进成渝古驿道的前世今生,敬请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