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群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重要载体,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发展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继京津翼、长三角、粤港澳之后,去年以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层面又在推动成渝地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不久前公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强化城市群机场协同运营,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事实上,在《规划纲要》出台之前,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被赋予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重任。今年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表示,我国将重点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这四大世界级机场群。6月2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再次强调,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该规划还明确,到年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航线网络通达全球,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日益凸显。还有刚刚公布的《“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也提到,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成渝世界级机场群、长江中游机场群建设,拓展航空运输网络,形成对长江大动脉的多点支撑。
为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确保相关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川渝两地的“十四五”规划及其专项规划,也重点提到建设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与此同时,与世界级机场群有关的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去年11月25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正式开工。今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这也是成渝地区启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以来,投入运营的首个4F级机场。
至于重庆新机场,重庆也在快马加鞭地推进其前期工作,以便早日形成“一市两场”的国际航空枢纽的新格局。今年4月30日召开的重庆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总结会,标志着新机场选址进入到实质性阶段。公开资料显示,重庆新机场预选场址地为璧山正兴,被定为是区域枢纽机场并承担货运枢纽功能,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万-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万吨进行设计。根据重庆市相关规划,新机场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这里补充一点的是,尽管重庆新机场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不过均仅限于“规划研究”。从浦东机场、天府机场和大兴机场等大型枢纽机场建设的过往经验来看,重庆新机场能否从“规划研究”走向“开工建设”,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必须纳入《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民航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新建项目名单。目前这些关系重庆新机场命运的专项规划正在编制中,有望明年上半年对外公布。
按照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赵巍定义,机场群是指以一两个空域资源丰富、流量压力较大的枢纽型机场为核心,周边联系相对紧密城市中规模相对稍小的机场辅助和新机场分担部分国内、短程航线,并逐渐辐射到更“毛细”航空网络的形态。相对应的是,世界级机场群是机场群最高级的形态,一般来说与世界级城市群相伴而生。
目前全球公认的五大世界级城市群,即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地区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都拥有各自的世界级机场群。比如,以纽约肯尼迪机场、纽瓦克机场、华盛顿杜勒斯机场等为核心的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机场群,以东京羽田机场和成田机场、大阪关西机场等为核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机场群,以及以伦敦希斯罗机场、盖特威克机场、曼彻斯特机场等为核心的英国中南部地区机场群。国内经济最发达的三大城市群在迈向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也各自需要一个世界级机场群来支撑其建设的愿景。在这个意义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以建设世界级机场群为依托“进击”世界级城市群。那么,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究竟会为成渝地区带来什么?
一、助力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过去十年,从国内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开行,到如今重庆、成都开行的国际班列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并初步构建起以双核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开放通道,对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尤其是年8月出台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还表示支持发挥重庆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不难看出,成渝地区在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作用日益明显。
当前,随着中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赋予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重要的地位,这意味着成渝地区除了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打造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也是题中要义。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在不同场合表示,加强航空货运能力建设,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当前中国机场网络布局总体仍呈东强西弱、东密西疏的态势,统计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五座城市机场,国际货运量占全国比重为90%。不仅如此,湖北省还联合顺丰集团在鄂州建设国内首个货运枢纽机场,在广大西部地区,机场网和航线网还缺少一个有力的战略支撑。
因此,中央积极推进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机场群实现协调联动发展,不仅将使得中国机场网络布局将更加均衡,整个航空运输网络结构将得到质的提升,对于增强成渝地区与欧洲、东盟、中东及全球其他地区实现全球性贸易和产业联通,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引领西部地区开发开放,也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年4月29日在重庆召开的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调研座谈会上。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强调指出,打造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是时代责任、是历史使命。我们还注意到,重庆新机场瞄准的是货运枢纽,其设计年货邮保障吞吐能力超过建设中的鄂州货运机场即花湖机场。
二、促进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
众所周知,交通设施建设是城市群内部配置资源、提高协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首先是交通一体化。而成渝地区合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将加快这一进程。
民航局长冯正霖在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指出,所谓“机场群”不只是区域内多个机场的简单集合,而是以协同运行和差异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多机场体系。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过程中,必然会强化区域内各大机场之间的高效连接。国际上成熟的世界级机场群成功经验也印证了这点。例如伦敦的六大机场分别分布在城市的东南西北方向,机场快线均连接市中心火车站。共用线路的希斯罗机场快速列车和希斯罗连接列车终点衔接帕丁顿车站,另外伦敦地铁皮迪卡利线可到达市中心;盖特威克机场快线到达维多利亚火车站;斯坦斯特德机场快线以及绍森德机场火车到达利物浦街火车站;伦敦城市机场可利用轻轨DLR至金融区Bank车站。伦敦地铁环线又将这几个车站衔接,缩短了城市外围乘客出行距离和时间,换乘更加方便。不久前出台的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实现干线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联动发展,也蕴含此意。
与大伦敦地区相比,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由于面积大、人口众多,因此涉及到的机场(含规划)数量也就更多。这里说的机场,显然不只是重庆江北机场、成都双流机场和天府机场,规划中的重庆新机场这四个国际航空枢纽机场,还包括绵阳、泸州、南充、万州、达州、黔江等干支线机场,以及永川大安、龙兴等通用机场。当然,构建机场之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也就更复杂。成渝地区机场之间连接方式,既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也包括高铁、货运铁路、客货共线铁路、市域铁路、都市快轨等。通过建设世界级机场群,从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到干线机场、支线机场,再到通用机场,这些遍布于成渝地区的若干机场,其价值远不只是一个个孤零零的航空客货周转场所,更是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枢纽或者节点。
连接江北机场和天府机场的成渝中线高铁示意图
不仅如此,由于按照世界级机场群的标准,每个机场的定位功能不一。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芝加哥机场群,各机场之间定位差异化十分明确:奥黑尔国际机场及中途机场为主要客运机场,中途机场是芝加哥地区第二大客运机场,与奥黑尔机场定位不同,除达美航空外,中途机场主要承运人均为低成本航空公司;洛克福德机场为UPS货运枢纽,承担芝加哥地区近10%货邮吞吐量;行政机场则为公务航空专用机场。我们注意到,成渝地区机场群已经开始有这个趋向。重庆新机场与江北机场相比更加强调货运功能。
我们再结合到前面提到的成渝地区未来机场之间会建立的高效连接关系,那么这就使得围绕着这些机场发展起来的临空经济,天然就具备分工协作的功能。比如,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前提下,处在整个体系塔尖上的江北机场、重庆新机场、双流机场和天府机场,其临空产业就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又会影响到围绕在这四大枢纽机场周围的干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发展。如此一来,在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带动下,这将有助于成渝地区按照《规划纲要》的指示要求,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