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重庆GDP增长6.3%,这是昨天(1月11日)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成绩单”,比年重庆GDP增速提高了0.3个百分点,这也是近两年来重庆GDP增速首次跑赢全国平均水平,V型反转初现。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尚处于调整期的重庆经济逆势向上,展示出较强的韧性,实属不易。那么,过去两年重庆到底做对了什么?笔者试图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工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一直在其经济增长中扮演着着“压舱石”的角色。而年重庆GDP增速从上一年的9.3%下滑到6.0%,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业持续低迷。统计显示,年重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与上年相比下滑了8.3个百分点。这其中汽车、摩托车等支柱产业大幅下滑,又是造成全市工业萎靡不振的首要原因。
我们注意到,去年以来,重庆工业增长一改往年的颓势,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根据重庆市政府报告,去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比上年增速提高了5个百分点,相较于去年前三季度加快了0.7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尽管重庆重要支柱性产业——汽车制造业依旧处于下滑的通道,不过从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滑17.3%,到去年上半年下降14.1%,到去年前11月下降8.2%,可以看出其降幅正持续收窄。除此之外,去年重庆电子、材料产业增加值预计分别增长13.5%、15.5%,装备、医药、消费品产业较快增长。
笔者分析认为,重庆工业经济持续回暖,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重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持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今年1月7日,作为重庆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长安汽车对外公布年全年产销数据。统计显示,长安汽车年全年累计实现销量.9万辆,同比下降了15.16%,与年相比降幅收窄了10.44%,复苏迹象初步显现。更让外界振奋的是,年12月长安汽车销售同比增长超三成,表现尤为抢眼。不少媒体纷纷表示,长安汽车,在经历长时间销量、净利润持续下滑等严峻考验之后,随着自主品牌去年第四季度的强势反弹,以及长安福特加速计划的落地,其业绩在年或有望实现重大改善。
“对汽车制造工业、产品的持续提档升级,是带领长安走出市场阴霾最重要的‘法宝’。”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北斗天枢计划”、“香格里拉计划”、“蓝鲸动力平台”……一系列创新性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一大步。面向未来,长安将继续以产品为王,推动传统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转型。依托行业领先的全球研发体系,以打造经典产品为核心,将“智能化”和“新能源”打造成为长安品牌的标签。
不独长安汽车,从“制造”到“智造”,重庆一大批传统企业紧紧抓住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机遇,焕发新生。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重庆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个,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个,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0%左右。
年12月重庆印发实施的《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显示,到年,全市将累计推动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到年累计推动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84%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迈入数字化制造阶段。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传统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持续深入,必将使得重庆这座制造业重镇重新焕发生机。
华润微电子生产厂间来源:重庆日报在以智能化改造等手段盘活工业存量资产的同时,重庆还瞄准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进行“补链成群”,围绕“芯屏器核网”进行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方式,并出台了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等专项政策,壮大智能产业。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一大批投资大、产出高、带动力强的大数据智能化项目纷至沓来,有力推动了重庆“智造重镇”的建设。引入京东方第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着力破解柔性显示产品供给问题;推动集成电路企业继续扩大产能,投资分别超过亿元的华润微电子、联合微电子中心项目也顺利落户。
此外,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海康威视重庆基地二期等项目落地,紫光华智数字工厂、瑞声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开工,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预计年重庆智能产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同比增长14%。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依托产业优势继续壮大“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去年4月印发实施的《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到年和年,重庆智能产业(工业部分)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分别提高至25%和27%。到年,基本建成链群完整、生态完备、特色明显、发展质量效益显著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
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加速
近年来,在全球贸易增长近乎停滞、国内对外贸易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身处内陆的重庆,其外贸进出口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统计显示,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6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年前11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6亿元,同比增长10.6%,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
在笔者看来,重庆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的背后反映的是,近年来重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事实上,重庆外贸进出口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年重庆对东盟、欧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预计分别增长39%、11%、30%。
大通道建设方面,年重庆最大亮点毫无疑问是陆海新通道。3月12日,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在两江新区果园港首发,标志着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重庆)、长江黄金水道在果园港实现了无缝连接;4月10日,陆海新通道印度专列在重庆首发,意味着陆海新通道开始参与到了南亚次大陆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从而在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5月16日,在第二届西洽会上,陆海新通道万州与达州物流集散中心成立,此举为陕南、川东北、渝东北等地全面融入陆海新通道,提供了新的可能。随后,6月和11月,陆海新通道万州班列和达州班列分别开行。
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在推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也为西部12省区市抱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并与海南、广东湛江市,形成了“13+1”合作共建机制。而作为通道的运营者、推动者,重庆也获得了包括牵头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等政策支持,这对于其未来打造成为欧亚大陆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过程中,重庆金融机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来自重庆银保监会的消息,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重庆的银行机构累计放款额约亿元,提供近亿元融资,用于支持陆海新通道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物流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一年下来,陆海新通道成绩斐然。统计显示,截至年底,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超班,总货值约亿元,其中年开行班、增长51%,占比超过61%。其它两种物流组织形式即东盟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重庆-河内)班列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据悉,目前重庆正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抓紧编制《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年一季度印发实施。
此外,运营超过8年的中欧班列(重庆),物流运输组织也日益成熟,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年,该班列开行超过班,货值超过亿元,运输箱量和货值均增长48%,运输重箱量和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向北,“渝满俄”实现每周固定发班,通道建设步入新纪元;向东,重庆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年前三季度完成水路货运量.8万吨,同比增长8.8%。根据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加强沿江重点港口建设,争取启动朝天门至涪陵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
如果说,年大通道建设最大亮点是陆海新通道的话,那么大平台中这一殊荣当属果园港。9月,果园港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来源:重庆日报12月,国务院批复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果园港区,这标志着果园港正式成为口岸开放区域。业内人士指出,果园港扩大开放获批后,将加速建成吞吐量大、转运效率高、联运价格低的口岸作业区,长江中上游部分货物也能以“水铁无缝联运”的方式经果园港口岸作业区转运欧洲和东盟国家,促进“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有机融合。
今年1月8日,重庆果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两江新区鱼复园区正式封关运行。该保税物流中心是重庆市继团结村铁路保税物流中心、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之后的第三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将使得果园港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年12月27日,依托重庆枢纽港龙头港的涪陵综保区(一期)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后,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行。
为了更好地释放对外开放活力,去年10月22日,重庆召开“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大会”。此次大会,不仅为重庆开放发展描绘蓝图,而且全市上下对开放的认识也更加明确: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质量。
三、谋划建设主城都市区
不管是年11月《重庆市城市提升计划》里的“大都市区网络城市群”,还是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现代化都市圈”,以及随后提出的主城区都市圈、主城都市区,其本质都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主城区与渝西片区推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互动对接,构建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尽管重庆市级层面提出建设都市圈(都市区),仅仅过去只有一年,好像对重庆当前的经济走势影响不大,实则不然。其实,早在年前后,以重庆大规模承接沿海笔电产业转移,以及打造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为重要契机,主城区就开始与渝西片区建立分工协作的体系。从意义上可以说,重庆当年这个看似无心之举,为日后渝西片区成为重庆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区域,对全市经济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提供了重要伏笔。
去年12月5日,永川长城汽车迎来第1万台具体来看,永川,一方面抓住了重庆发展笔电的机遇,大力发展相关电子信息产业,比如大数据、笔电零部件,同时以此为基础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另一方面,从零配件切入,到后来汽车整车研发、制造等领域,初步形成了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璧山则借助毗邻西永微电园、大学城的优势,将该地区的经济重心从附加值较低、污染严重的皮鞋产业,顺势转移到了电子信息产业上面来。早在年,璧山的笔电配套企业就超过家,占重庆的四分一强。近年来,璧山又重点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使全区工业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工业大区涪陵、江津、合川等地,也是近十年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业的最大获利者之一。数据显示,年至年这六年时间,渝西片区工业投资累计完成亿元,占重庆工业投资额的60%,年均增长24.7%,快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倍。随着这些工业项目的陆续投产,渝西片区在逐渐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同时,其经济活力也持续提升。
江津白沙工业园区来源;江津网就拿全市经济最低迷的年为例,江津GDP完成.3亿元,同比增长10%,进出口总额达到.8亿元,同比增长84.9%;永川、荣昌、铜梁等区县经济增速也保持在9.5%;潼南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5%,增速列主城和渝西片区第一;涪陵GDP突破0亿元大关,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3.5%。
进入年,渝西片区各区县经济增速并没有放缓的迹象,比如,璧山GDP完成亿元,同比增长9%;永川GDP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0%;江津预计实现GDP亿,增长9%;涪陵实现GDP亿元,增长8.5%。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渝西片区,成为重庆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源。
接下来,笔者认为,重庆在推进主城都市区建设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渝西片区与主城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着力打造区域创新协同共同体,同时加快构建起以高铁、市域铁路、城轨快线等轨道交通为引领的发展格局,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机制,以便支撑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主城都市区,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重要节点城市专业化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推动主城都市区城轨快线规划建设,促进市域铁路公交化。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原创(ID:cqmalushe),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