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出生在辽宁农村,但此前从未在农村工作过,谈不上有什么农村工作经验。
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参与乡村振兴宏伟事业,需要派一名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学校领导找到刘晓春谈话,刘晓春最初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自己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耽误了村里的发展大事,辜负重托。
刘晓春把心里的担忧讲给妻子,妻子却宽慰道:“我们党的事业不都是从无干到有的吗?谁都不是生而知之,工作都是在干中学、学中干的。你放心大胆地去,家里有我哩!”这一席话让刘晓春心里豁然开朗。
年5月12日,刘晓春来到永川区松溉镇打鱼河村,成为第一书记。
“外行”转向“内行”
来到打鱼河村,刘晓春首先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与村干部一起走访村民,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
脚下沾满泥土,刘晓春很快对打鱼河村的村情一清二楚:打鱼河村共有户名村民,在村的村民只有人左右,多为老弱病残,青壮年大多在外地务工。
摸清了情况,刘晓春很快结合打鱼河村的实际捋清了工作思路。
强有力的战斗队伍是关键。刘晓春和工作队推动推广《打鱼河村村规民约》,让良好的村民民风成为打鱼河村新风。党员干部作为乡村振兴事业的中流砥柱,需主动担当作为,因此他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刘晓春带领队员积极推动全村种植业,引进广东中荔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长江万亩荔枝园”,新种植荔枝亩。荔枝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刘晓春和队员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后,一致决定发展“长短+快慢”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利用林下空间种植中草药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经济作物。目前,打鱼河村原种植的亩优质柑橘已成功投产,利用林下套种中药材亩,“长江荔枝公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不仅是这样。刘晓春和队员积极申报土地宜机化项目,并及时协助调解群众土地纠纷,助推土地宜机化改造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积极申报各种资金项目,不仅让村里有了自己的农机,村民整田、插秧、收割、除草更方便,还有效解决了数百亩土地的水源问题,荒地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开展农机化服务项目,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刘晓春说。
“我们还协助争取春耕秋播种子援助,年争取春耕玉米种公斤,水稻种若干,种子补贴2万元,助推群众稳产增收。”刘晓春说。
随着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刘晓春逐渐从“外行”转变为“内行”,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他和队员还积极完善打鱼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村里的道路实行全硬化,并把道路延伸到村民家门口、田边地角,为之后的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
书记成了“小商贩”
近年来,靠着外出打工,不少打鱼河村民的日子逐渐红火起来,但留守在村的村民时常感到生活拮据。刘晓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想法设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春季,打鱼河村弥漫着玉米的清香。面对香甜软糯的玉米,村民们却发愁了:背到镇上去卖,辛苦不说,还鲜有人买,没有销路。看着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却挣不了多少钱,刘晓春心中着急,也急中生智。他联系了一名在深圳的企业家,面向全国市场联合做起了玉米生意。年,打鱼河村销售玉米逾1万斤,村里几个蔬菜种植大户与电商、养老协会等更是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
“刘书记,可以帮忙卖一下菜吗?自家种的。”每次刘晓春准备启程回家,都有村民带着南瓜、豇豆、空心菜等自家种的蔬菜瓜果找到他希望帮忙销售。菜多时,刘晓春就把这些农家蔬菜瓜果拉到学校食堂;菜少时,他就在小区里摆摊售卖。久而久之,有熟人调侃刘晓春:“第一书记怎么成了小商贩啦?”
年,刘晓春帮助村民销售南瓜上万斤。村民纷纷感叹:“刘书记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