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驿站到底有多重要重庆到成都要走近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春节的脚步逐渐临近,回家的“集结号”也开始在此刻奏响。无论你是身在他乡还是计划远行,出行就在乎于一张车票而已。

不过,这个时针如果拨到古代,远行他乡的人如果要想回到故乡,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不至于“少小离家老大回”,但也必然尝尽了“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驿站图

据了解,由于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杨贵妃喜欢的荔枝,由南方到长安,也是“驿站”的功劳。

重庆,作为川渝古驿道的起点,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商贾侠士穿梭在驿站之间。重庆城里到底有多少驿站呢?九龙坡区文化旅游委文史专家苏伦通过整理,对重庆大范围内的驿站进行了梳理。

苏伦说,成渝古道上的11座驿站包括白市驿、来凤驿(璧山)、东皋驿(永川)、峰高驿(荣昌)、隆桥驿(隆昌)、安仁驿(内江)、珠江驿(资州)、南津驿(资阳)、阳安驿(资中)、龙泉驿、锦官驿。

据《折经志》记载,成都到重庆有水驿23站,包括现而今沿江的各县城和主要场镇。据此推算,从重庆到成都,一日一站,可能要走23天。

所以由此看来,陆路才是最快捷的一种方式。

白市驿

古代驿站复原图

白市驿自明清设驿站于此得名,自古商贾云集,物产丰富,素有“白日场”之称,故而得名白市驿。

清雍正七年(年)巴县县署在白市驿修建衙门,设立分县,委官司治理至清末。全国解放后,于年12月成立巴县白市驿区公所,下辖白市驿镇、黄金乡、松岭乡、含谷乡、金凤乡、巴福乡、走马乡。

年12月撤销区公所建制,由原白市驿区公所下辖的白市驿镇、黄金乡、松岭乡合并为白市驿镇,年3月划归重庆九龙坡区管辖,是全区三个特大镇之一。

苏伦说,曾经的白市驿场南北向,就一条街,两三里路长,路从北往南穿场而过。进场口有一座石牌坊,是清代乾隆朝的周氏孝德牌坊,现位于白市驿白华西街支路的一栋居民楼旁。

“周氏坊”高约10米,宽约5米,上面所刻字体不同程度脱落,除“圣旨”两个大字外,其余小字均较难辨认。附雕于主体的八块石雕上长满了青苔,其中三块已经风化变形。

“这个牌坊全部是青石构造,两边的立石是整条石,没有接头,缝隙自然。”苏伦说,当地有一位叫刘万国的老人曾经说过,牌坊上方,有巧夺天工的石匠雕刻的龙凤图案,上书“天赐慈龄”和“帝隆孝德”几个大字。如今,牌坊依旧,但这里的居民早已变换数代。

来凤驿

来凤驿

在璧山南五十里,东至巴县白市驿五十九里,西至永川东皋驿八十五里,康熙初年奉设站马十二匹,马夫六名。至四十一年调马六匹,马夫三名,安设南路驿站,实在马六匹。

来凤驿原是成渝古驿道上的最大的一个商驿,是与龙泉驿、双凤驿、白市驿齐名的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驿之一。

清嘉庆举人杨庚,四川江安人,后任湖北武昌知府。曾过来凤山写下了《三月五日来凤驿钓台饮酒即事》。

道光年间,时任重庆知府的王梦庚,到璧山县视察工作,路过来凤驿留下一首《咏璧山县来凤驿诗》:“古驿苍茫落照西,临邛凤羽漫称奇。千年绝壁寻丹穴,百尺高梧忆旧栖。鸿映江波高岸阔,鸦牵浦树断烟低。喜看新酿村酤熟,遥矗青帘处处齐。”当时来凤驿周围风光是多么的秀丽。

东皋驿

东皋驿

这个驿站相对前面两个,名气要小很多。

该驿站在当年的永川县治(现永川区)内,东至璧山县来凤驿八十五里,西至荣昌县峰高驿九十里。康熙初年奉设站马十二匹,马夫六名。至四十一年调马六匹,马夫三名,安设南路驿站,实在马六匹。

历史上对东皋驿的描写是,这里是水边向阳高地。三国魏阮籍《辞蒋太尉辟命奏记》:“方将耕於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也就是说,这里在古代多位粮食运输的转运站。

峰高驿

峰高驿

峰高驿位于重庆市荣昌区东部。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峰高铺,人口。以镇南仙桃岭主峰高出群山得名。明代为峰高驿,清初为峰高铺,光绪年间为峰高里。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峰高驿东至永川县东皋驿九十里,西至隆昌县隆桥驿一百四十里。康熙初年奉设站马十二匹,马夫六名。至四十一年调马六匹,马夫三名,安设南路驿站,实在马六匹。

苏伦说,在许多古代电视剧里,驿站都是传递信件的转运点,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峰高驿就是重要的转运点,前面结果驿站跑累了,就在这里换马、吃饭、准备粮食等。

分水驿

分水驿

分水驿位于长寿县东,北至垫江县九十里,西至巴县朝天驿二百一十五里。康熙十九年设长寿、分水二驿,站马二十匹,马夫十名。至二十一年裁汰,雍正八年调拨温汤驿马三匹,马夫一名半,马三匹。

苏伦告诉记者,分水驿,是一个古代邮件的传递驿站。据了解,三峡地区的水驿始于唐代,从今重庆市主城区至湖北省宜昌市,不仅有水驿站,而且也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

在三峡地区,清朝康熙年间的陆驿经过经裁后,仅剩64处,其中东路驿站24处,在今重庆市内的计12处;包括:峰高驿(荣昌县)、东皋驿(永川县)、来凤驿(璧山县)、白市驿(巴县)、朝天驿(巴县)、分水驿(长寿县)、垫江站(垫江)等,由此看来,在清朝时期,分水驿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小桥驿

小桥驿

在巫山县治,东至湖广巴东县一百里,西至奉节县一百六十里。原设站马八匹,马夫四名。康熙五十一年抽调马二匹,马夫一名,添设阳驿。雍正八年又调马三匹,马夫一名半,安设奉节县,马三匹。

东至巫山县一百六十里,西至云阳县一百四十里。原设永宁水马驿、南沱水驿、安平马驿,久裁。雍正八年,自小桥驿拨设站马三匹。

在不少地方志及书上,也对小桥驿有一定的描述。明正德《夔州府志》卷2巫山县:小桥铺在“县东八十里”。《清一统志·夔州府二》:小桥驿“明万历初改小桥公馆,置巴东马驿。本朝康熙中改名小桥驿,后罢为铺”。

古人回家有多难?

成渝单趟要走近20天

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如今,动车和高铁开通的时代,重庆到成都,不过2个小时的时间。而回到古代,回家的路,就不那么轻松了。

走马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钟守维对于成渝古驿道特别有感情,他说,成渝古驿道沿途共三街五驿四镇七十二堂口,一个堂口为15里路,成渝之间里,一般人要走差不多20天。不过,官方快递消息最快只要8个小时,“每跑15里路就换一匹马。”

古时的成渝之间,除了走旱道,还可走水道,从朝天门出发,行船一日刚好到铜罐驿。铜罐驿,也因此成为老重庆四大古水驿之一。

苏伦介绍,铜罐驿上可达江津、宜宾;下可达宜昌、沙市;过江可达贵州,是物资重要集散地,“每天下午五六点钟,江边停船多达三四百艘。”

铜罐驿商贾云集,帮会也繁多,有木材帮、柑橘帮……单单白酒一样,就有专门的酒帮,当时铜罐驿就有酒厂十八家,日产白酒近万斤。因当地盛产柑橘,咸丰年间还成立了柑橘帮,拟定有关柑橘买卖、采摘、守护、生产、运输的规章12条。

石桥铺、茶店子、牛厂……重走成渝古驿道,一路地名打上深深的古驿道烙印。九龙坡区文史专家何承玖说,如今繁华的石桥铺,清初有“败屋两三间”,后来是个“换马铺”,街面并不多,主要供来往客旅歇息换马。

古镇因驿道而兴,沿着驿道而居的人们,也一辈子来往在古驿道上,做挑夫、船夫,开吃店……

要过年了,你不妨也带着你的家人一起,去看看这些古驿站,感受古人的生活与魅力吧。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王渝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9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