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年2月7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十四五”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成都将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后,乘势而上全面开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进一步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提升成都都市圈“主干”功能,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为全面展示各区(市)县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规划,统一力量凝聚共识,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成都发展改革”正式开设专栏,邀请全市各区(市)县相关部门围绕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谈认识、谈打算,深入解读新发展理念引领的“成都实践”,共同书写城市发展改革的新篇章新故事。
今天第二十三期
我们走进蒲江县
蒲江:首提碳中和天府森林公园城市,建设“川藏铁路第一港、国际生态公园城”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是成都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之后,乘势而上加快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迈进的五年规划。蒲江县通过认真组织学习研究,一致认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精神,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成都进一步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提升成都都市圈“主干”功能的重要五年,提出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符合国家“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总体部署,符合成都实际和市民期盼,是站位高远、主动作为、积极可行的,发展目标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蒲江县隶属于成都市,位于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汇带,毗邻四川天府新区,属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全县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2街道6镇,总人口28万人。蒲江始建于公元年,是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将李家钰的故乡,是成都市首个“千年古县”。蒲江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66.94%,是全国首批、四川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十四五”时期,蒲江面临的机遇挑战前所未有、使命责任前所未有。作为成都“西控”的南部支点,成都对接川西经济区、滇藏、南亚的桥头堡和战略前沿,蒲江有责任、有条件、有决心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将以加快构建“一核三区六镇”城市发展新格局为支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高能级功能、营建高价值生态、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导向,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的,以建设成都向西向南门户口岸主动融入“双循环”,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智能制造引领地、西部现代农业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具体来说,蒲江县将围绕“一个定位、五个蒲江、九大举措”,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明晰“一个定位”,建设“川藏铁路第一港、国际生态公园城”
#1
新交通下的区位价值
川藏铁路赋予蒲江门户口岸地位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强都市圈陆空联运网络,强化川藏铁路寿安客货站等重要物流站场与成都国际空港陆港间快速直通。作为国家重要的向西向南开放国际大通道,川藏铁路建设将更紧密联系西部和泛亚地区的广大人口,使蒲江成为成都连接川西旅游区域、连通川滇藏、连接南亚的重要节点和西部国防建设的重要安全屏障,提升成都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新交通格局将推动蒲江由传统农业县提升为向西向南开放门户口岸、区域经济联系枢纽,实现从边缘后方向发展前沿的格局转变。
蒲江县建设成都向西向南门户口岸示意图
#2
新战略下的发展契机
多重战略机遇推动进入黄金发展期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际国内双循环门户枢纽、加快推进新基建布局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战略部署。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为蒲江建设“川藏铁路第一港、国际生态公园城”,加速推进开放合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
新定位下的功能升级
城市定位提升赋予蒲江更多功能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蒲江确立建设“川藏铁路第一港、国际生态公园城”的新发展定位,这赋予了蒲江更多功能、更大责任。交通通达度提升将大幅增强人流、物流、商流流动性,随着川藏铁路运营保障基地落户、内陆口岸功能的逐步完善,蒲江将集聚研发、制造、物流等适铁产业,助推蒲江“精工制造”向“精工智造”转变。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对蒲江绿色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提出更高要求,蒲江将承担探索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径的示范功能。
#4
新格局下的西控郊区
郊区化趋势带来全方位升级契机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高标准提升“西控”区域,加强郊区新城功能节点作用,加快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作为承载城市功能和人口集聚的重要空间,蒲江将承担国家中心城市的专业化职能,发展成为功能相对完善、产城一体发展的郊区新城。蒲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有利于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蒲江-生态公园城市
建设“五个蒲江”,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01
对标成都努力建设以创新为新动能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繁荣蒲江
坚持以产业生态圈深化经济组织方式创新,全力推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到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3:35.8:53.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增加。
02
对标成都努力建设以协调为新形态的融合性发展先行区,建设高效能治理的现代蒲江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以“主干”城市一员应有的担当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到年,政务网上全程可办率达到%,建设智慧社区5个。
03
对标成都努力建设以绿色为新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建设高价值生态的绿色蒲江
推动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望山见水、城绿交融的天府森林公园城市形态加快显现,积极争创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到年,新增生态林面积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7%。
04
对标成都努力建设以开放为新引擎的双循环发展先行区,建设高能级突破的活力蒲江
推进川藏铁路运营保障基地建设,切实增强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南亚内陆腹地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促进成都向西向南门户口岸功能进一步显现,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提升。到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
05
对标成都努力建设以共享为新局面的人本化发展先行区,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蒲江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大投入,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服务获取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到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
实施“九大举措”,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01
构筑区域协调的空间格局,助力成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遵循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落实城市东向发展战略,推进全域空间格局重塑,加快构建“一核带动、三区发力、六镇协同”新格局。“一核”:聚焦建设一体化发展的蒲江新城,推进鹤山、寿安有机融合发展,以川藏铁路及综合保障基地建设为抓手,承接成都向西向南门户口岸及国际开放职能,打造“碳中和天府森林公园城市”,加快建设形成引领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城,形成带动蒲江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三区”:以县域西部生态资源最优、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为主体,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蒲江新城为主体,打造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以县域北部区域为主体,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六镇”:按照独立、错位、协同发展原则,打造朝阳湖滨湖度假型、成佳农商文旅体融合型、西来文旅型、大塘酒旅型、大兴农创融合型、甘溪文创型等六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风貌清新,环境整洁”“文化鲜明,社会和谐”的新市镇,形成产业集聚、功能复合、连城带村、能级凸显的新市镇发展格局。
蒲江县“一核三区六镇”新格局
02
建设成都向西向南门户口岸,助力成都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
充分发挥门户口岸对全面融入“双循环”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辐射、集散和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推进蒲江从郊区小城向国际化门户口岸城市转变。一是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加快完善绿色、共享、智能、人性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实施川藏铁路成都枢纽引入线(天府-朝阳湖)、“西控”区域轨道交通旅游环线、天蒲快速路等项目建设,实现1小时中心城区通勤、1小时通达“两场一站”、2小时覆盖成都都市圈主要城市及旅游景点,形成“”交通圈,高效接入成都对外“”高铁圈。二是构筑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以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建设为抓手,前瞻谋划口岸功能,加快建设蒲江铁路物流港,深度参与市域物流体系协同合作,探索与新津、邛崃共建国际铁路物流集散枢纽,深化以中德合作为引领的国际合作,建强中德(蒲江)产业新城,增强国际资源链接能力。三是推进多层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承接成渝地区中德合作项目,推动永川—蒲江中德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加大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丹棱县等地协作力度,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联合体、高水平协作的合作示范区;开展好“中德工业4.0暨全球采购大会”等重大投资贸易促进活动。
蒲江县对外交通通道
03
打造功能完备的品质之城,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坚持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以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蓝绿空间为纽带,全力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推进城市功能向经济、民生、生态等多元功能并重转型,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公园城。一是塑造大美形态的公园城市。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谋划和推进全域蒲江公园系统建设,打造“望雪山、观云瀑”的景观视廊,以濮水湿地、广定湖、临溪湿地、长秋山森林公园为城市绿肺,构建突出水生态的公园城市,打造10分钟公园圈。二是全力推进蒲江新城一体化发展。坚持“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发展理念,推进城镇功能与产业功能提升,加快推进鹤山和寿安有机融合发展,推动蒲江新城建设成为城绿交融、产城共融、国际品质、智慧人性的公园城市、未来之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工程、城市更新安置房、城市滨河公园、蒲江河综合治理等项目。三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用好用活“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招牌,推动城乡空间、功能、产业融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四是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围绕建设国际生态公园城的目标,超前规划和建设水、电、气、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实施城区滨水景观工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PPP等项目,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城市发展的能力。
品质之城-湖区形态
04
升级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助力成都构筑产业竞争比较优势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以都市现代农业为特色、智能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突破、与新经济充分融合的“+6”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一是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围绕“西部现代农业新高地”建设,以高端化、有机化、机械化、品牌化为导向,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体功能区为抓手,加快优质茶叶、猕猴桃、晚熟柑橘三大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推进蒲江原产地水果产业园、西南特色水果冷链物流港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高端猕猴桃产业基地,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提升智能制造业发展能级。充分发挥中德合作优势,加大德国“工业4.0”标准、技术、装备引进,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生态食品、生物医药三大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集聚成链集群发展。聚焦精密机械、适铁制造、高端农机等细分领域,融入成渝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坚持品牌化发展导向,重点发展果蔬加工、休闲食品、茶产品、白酒、果酒等领域,推动产业链条向研发、贸易、文化创意等方向拓展;积极培育特色化定位、专业化生产、国际化协作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三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以成都“三城三都”建设为契机,顺应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趋势,充分预判川藏铁路运营保障基地落地所带来的服务需求,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文旅度假、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职教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四是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场景。培育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重点发展财税数字产业、智慧农业、农商文旅体融合、电子商务、现代供应链、智能制造、职业教育、智慧旅游等新经济业态,加速提升产业聚合能力;依托四川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建设中德(蒲江)产业新城数字化园区,打造县域数字经济产业试点示范。五是加快打造高能级产业功能区。做优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国际品牌的度假酒店群、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题IP乐园、免税城、医疗康养、运动休闲五大功能为主要功能业态,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做精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发挥“成都中德职教创新集聚区”功能,围绕装备制造、适铁产业、生态食品、职业教育等产业,做强产业支撑,完善城市配套,建设“国别合作园区典范”;做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有机绿谷,世界果园”总体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以川果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圈,打造“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的特色水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西部现代农业新高地”。
蒲江县“+6”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05
完善协调联动的创新体系,助力成都打造高质量发展动能引擎
抢抓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为蒲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加快培育创新市场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以产业功能区为重点,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计划,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培育体系。二是加快集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小企业共享创新研发平台、工业4.0孵化创新中心、国际职教认证中心、健康植保生物技术研究院、医疗器械创新基地、白酒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中德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农作物天敌昆虫研发创新基地、等平台。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推进先进科学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强创新创业氛围营造。持续举办世界机器人大赛西南地区选拔赛、中德创新峰会、“天府工匠杯”工业技能和工业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开展“蒲创荟”“双创大赛”“蓉漂英雄汇”等推广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
06
建设生态文明的蒲江样本,助力成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引领作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推动绿色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转化为高品质城市竞争力,提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水平,争创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城”系统治理。提升保护长秋山和大小五面山生态绿色屏障,全面优化临溪河、蒲江河水系网,加快提升朝阳湖、石象湖生态功能,优化提升公园城市空间形态、绿态、文态,塑造“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美丽形态。二是持续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立应对环境风险的应急机制,有效防范化解环境风险,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施蒲江片区水利工程(三江片区)。三是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筑长秋山森林公园城市之肺,探索将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建立成为碳中和示范园区,探索林业碳汇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引导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转变消费模式。四是探索生态价值直接转化。积极布局生态型产业,增加生态农副产品供给,开展生态产品质量认证、生态标识、品牌建设,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和渠道,促进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试点开展用水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交易以及区域间生态补偿。
蒲江新城-碳中和天府森林公园城市
07
建设普惠城乡的幸福蒲江,助力成都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以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强功能、提品质强质量为导向,有效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持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提高公共文体服务能力。完成鹤山体育中心和虹桥体育馆、原蒲江中学游泳池改造提升,完成县博物馆、演艺中心、“一场一池一馆两中心”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和服务内容标准,构建“5+4+N+1”内容体系。二是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和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唱响蒲江现代田园教育品牌,建成川藏铁路沿线教育的示范标杆。打造成都装备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园。力争实现高校零突破。三是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蒲江战略,全面推动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增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能力,主要健康指标、卫生资源指标、服务能力指标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四是强化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协同、劳动关系治理,加大就业促进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均等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机制,全县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五是建设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顺应不同年龄段市民美好生活差异化需求,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开展四川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试点,提高城乡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就学、就业、医疗等机会,完善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由覆盖户籍人口跃升为向城市服务管理人口全覆盖扩展,努力让每个人感受城市温暖、拥有个性尊严、享受美好生活。六是创新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以商业化逻辑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方式,着力优化供给结构,精准扩大有效供给,建设便捷可及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打造“幸福邻里中心”,形成覆盖全域、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城乡社区生活服务发展体系。
医院迁建
08
构建法治公平的治理体系,助力成都建设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坚持“城市的核心是人”的价值取向,聚焦城市治理短板,着力构建和完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为蒲江高效、安全、有序运行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深入推进法治蒲江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蒲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建设现代化蒲江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二是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深入推动国际化、运动健康、文化创意、智慧科技、绿色生态等类型主题社区营造,以健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机制,着力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全面提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水平。三是大力建设安全韧性城市。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健全“党建引领、双线融合”社会治理机制,筑牢社会综合治理防风险、促法治、保平安底线;完善城市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重大领域风险识别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疏散通道与民防工程规划建设。四是推动城市智慧化治理。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施“数字化政务工程”,加快建设统一的蒲江县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立完善社区网格化智能管理平台,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发展。
活力社区
09
构建政府与市场的新型关系,助力成都建设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着力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发展合力,将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一是纵深推进“五项制度改革”。紧扣城市发展战略导向,深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以成长为导向的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城市实际、具有时代特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确保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二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改革。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机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三是深化服务型政府改革。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实施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健全完善规划投资建设体系,深化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职能体系。
“十四五”区市县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
系列文章发布完毕,
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