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改革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座谈会举行。会上提到,重庆将推动理工科专业占比50%的院校向理工科大学转型。
目前,重庆市有70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本科院校26所。在这26所本科院校中,除了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工程学院、重庆移通学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等实际理工类高校外,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可能将会从综合性院校转型为理工类高校。
据《重庆文理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数据显示,重庆文理学院本科专业64个,理工科专业32个,占比达到50%;据《教育部关于公布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学校获批新增6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总数达到52个,其中理工科专业26个,占比50%;据《重庆三峡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数据显示,学校共61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类专业达到31个,占比超过50%。
第一,重庆文理学院,建设工程技术大学
在永川区“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出“支持重庆文理学院建设工程技术大学”,从“工程技术大学”定位来看,学校正在从综合性院校转型为理工类高校。学校作为重庆市6所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培育)之一,积极开设理工类专业,紧密结合重庆市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化工制药、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近年来进步很快,成绩有目共睹。
面对各种机遇,学校办学定位清晰,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从以师范为背景的高校成功转型为拥有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院校,而在重庆市“推动理工科专业占比50%的院校向理工科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学校实际上也逐渐在往这方面靠,学校再次赢得了战略主动权。
目前,重庆文理学院已获批硕士授权单位,顺利的情况下预计年左右将成功更名为大学。
第二,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城市科技”是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为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在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学校新增的6个本科专业中,理工科专业占4个,分别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安全工程、信息安全和运动康复。
学校超前布局、精心规划,聚焦前沿领域和产业需求,响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政策,合理布局学科专业,进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城市科技”二字的涵义就应该是聚焦城市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科技创新这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西部(重庆)科学城等的定位和政策,到年,重庆市要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西部(重庆)科学城,整体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科技创新第一方阵。因此,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作为重庆市高校,应该参与到科技创新工作中来,合理布局理工类专业。
第三,重庆三峡学院,建设应用型科技大学
此前,重庆三峡学院院长张伟在接受重庆日报采访表示,学校坚持“立足三峡、服务重庆、面向全国”原则,以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科技大学为目标。力争到年,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科技大学,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成为西部知名高校。到年,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科技大学,学校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从以上采访来看,学校的定位是综合性的科技大学。我们从“科技”二字单纯来看,应该属于理工科院校。事实上,我们很多院校都已经不断增加学科专业,将特色院校办成了综合性院校,如师范、医药、农林甚至艺术类院校,都办成了综合性院校,这说明我们以前的政策导向不对,学校盲目跟风摊大饼,逐渐失去特色。
重庆三峡学院是重庆市支持更名为大学的本科院校,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且很可能更名为“三峡科技大学”。
在现在来看,各高校要从综合性院校转型为理工类高校,实际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围绕地方产业布局等领域,大力调整优化学院、学科、专业。当然,随着教育部政策的引导,高校特色转型发展,我们的一些地方高校也在逐渐强化特色标签,理工类院校也是同样如此。重庆市的以上3所院校,还要不断结合重庆市的产业布局,大力开设理工类专业,为重庆市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能够解决实际重大技术问题和技术攻关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