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揭牌渝北发展又添新

「本文来源:重庆日报」

1月4日,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揭牌。由此,重庆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全国唯一兼有港口型、陆港型和空港型“水陆空三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多次作出部署,要求推动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在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等市级部门和渝北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及重庆机场集团共同努力下,年11月,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落户渝北。

据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布局建设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等6种类型70个国家物流枢纽。其中,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全国目前仅有的6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

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位于渝北区境内,主要包括机场C3地块、机场C4地块、重庆保税港区M分区、国际商贸物流园、空港贸易功能区,规划面积达9.8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面积达6.9平方公里。

据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将按照“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主,增量设施补短板为辅”的原则进行建设。目标是:力争通过5-10年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运营,构建面向全球的航空直运、中转、集散物流服务和空铁、空公、空空多式联运格局,建成面向东盟、外联欧美、辐射全球的临空经济、枢纽经济示范窗口,成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重要战略支点。

据此目标,我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四大发展定位和主要承担的四大基本功能、四大延伸功能。其中,四大发展定位是指国际航空物流枢纽、中新“双枢纽”航空物流运营中心、临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战略安全保障基地;四大基本功能是指中心场站+干线运输枢纽功能、分拨配送枢纽功能、多式联运枢纽功能、国际物流服务功能;“四大延伸功能”是指综合性自由贸易服务功能、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功能、空港数据中心服务功能、应急保障服务功能。

当前,渝北区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区的目标,提升完善枢纽各项服务功能,推动航空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把枢纽的优势转化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化城市功能的动能,着力在发展枢纽经济上取得创新突破。

随着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揭牌,一批重大项目也宣告在渝北区落户。当天,在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渝北区政府举行的年重庆市口岸物流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渝北区政府分别与四川航空、厦门航空、华夏航空、南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签订了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协议金额累计超过亿元,合作内容涵盖航空物流、飞机租赁、航空维修、飞行培训等多个领域。

根据协议,四川航空将于年在重庆设立基地货运公司,投放2-4架全货机,增开至东南亚、欧洲的全货运航线。届时,我市将有2家货运基地航空公司。

在此之前,国货航重庆基地公司已于年1月在我市完成注册,并投放3架宽体全货机,运行欧美3条货运航线,并在年完成航空货邮近10万吨,其中国际货邮2万多吨。受此拉动,年,我市完成航空货邮吞吐量近50万吨。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取得历史性突破,超过20万吨,一举突破近5年来一直徘徊在15万吨左右的局面。

此外,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当天还与涪陵区、永川区、重庆交通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重庆公司等签订了13项口岸物流重点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涵盖国内物流、国际物流,以及铁路物流、航空物流等传统业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新型业态。同时,还涉及干线通道建设和枢纽节点扩能等方面。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有助于重庆构建区域优势突出、运行特色鲜明、网络均衡发展的高质量现代口岸物流体系,推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全面融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6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