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科技影视,点亮数字未来。5月5日,以“科影融合·数创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永川区开幕。行业学会、行业协会、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关负责人和国内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齐聚永川,共话科技影视与人才发展,共同为永川建设“中国科技影视城”把脉导向。▲5月5日,永川科技片场,影视科技与人才发展论坛上嘉宾作影视科技技术分享。记者崔力摄/视觉重庆揭开面纱,“黑科技”片场被寄予厚望此次峰会在位于永川核心城区的永川科技片场举办。在全国影视行业各领域多位嘉宾见证下,永川科技片场正式揭开神秘面纱。永川科技片场共有两块拍摄屏幕:一块是LED虚拟拍摄屏,一块是XR扩展现实拍摄屏。其中,LED虚拟拍摄屏幕弧长42米、高7米,具备平方米虚拟拍摄空间。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LED虚拟拍摄屏。演员可以屏幕虚拟画面为背景进行表演,通过智能合成、实时渲染后,能直接达到成片效果,从而大幅缩短拍摄周期、大幅降低拍摄成本。00:53永川以科技为影视赋能的生动实践,给与会嘉宾留下深刻印象。▲5月5日,永川科技片场,影视科技与人才发展论坛上嘉宾就影视科技对话交流。记者崔力摄/视觉重庆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作委员会会长江海洋说,真实曾经是电影的旗帜与魂魄,也是吸引与感动观众的圭臬。但未来的电影,将借助虚拟现实的技术,将艺术“想法”与数字的算法高度的融合,借助大银幕的魅力,创造出全新的视觉“真实”。01:07江海洋介绍,当前,中国电影行业正在积极推进电影全产业链的信息化建设、云化与智能化升级。永川建设高质量的永川科技片场,以科技影视、虚拟摄制、工业人才为切入点,是敏锐的,也是有挑战的,“我们愿与永川一起,推动影视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立影视工业人才培养体系,壮大电影工业人才队伍,助力年电影强国的目标早日实现。”▲5月5日,永川科技片场,影视科技与人才发展论坛上嘉宾作影视科技技术分享。记者崔力摄/视觉重庆永川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与会嘉宾认为,永川科技片场的投用,将为成渝地区科技影视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支撑。“永川科技片场科技感十足,同时,永川大数据产业的竞争力也很强。我相信,未来,成都影视城可以和永川科技片场进行项目合作,从而形成资源合力,进行优势互补。”成都市郫都区影视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勇说。拥抱新变,给影像创作带来更多可能电影的发展演进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进入21世纪后,在信息通信技术和高速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全球掀起了电影数字化发展的浪潮。在峰会中,围绕“科技影视”蓬勃发展,嘉宾们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发展共识。▲5月5日,永川科技片场,影视科技与人才发展论坛上嘉宾作影视科技技术分享。记者崔力摄/视觉重庆“在我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前后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影制作经历了从传统胶片到数字制作的转型。数字技术的使用让电影制作变得精准、便捷的同时,降低了专业技术部门的入行门槛,大量有活力有想法的创作者的加入让我的职业生涯增加了许多‘危机感’。”刘寅是《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摄影指导,他介绍,他投入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与时俱进地了解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保证自己不被新鲜血液和飞速发展的各种浪潮所“淘汰”。01:12“通过《流浪地球》《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外太空的莫扎特》等电影,我们进行了密集的高新科技的应用与积累。深知技术与美学是影像的表现形式,服务于电影的叙事抒情,不可以喧宾夺主形式大于内容。”刘寅说,通过虚拟拍摄等技术,影像创作突破了传统物理空间限制,提高了影片制作质量和进度,给影像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也提到了《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提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流浪地球1》片尾字幕,出现了很多国外虚拟摄制团队。而到了《流浪地球2》,已基本是本土虚拟摄制团队,这是本土电影制作能力快速提升的表现。”峰会期间,电影网董事长李玮认真聆听,不时记录。“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将不断总结科技对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影响和挑战,强调中国电影行业不断探索新技术,积极拥抱变化,提升对国际市场的吸引力,同时鼓励行业人才加强科技素养,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她说。培养人才,为电影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围绕如何培养科技影视人才,提升人才素养,与会嘉宾也展开热烈讨论。“有些大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做最基础的工作,对镜头细节理解程度不深。另一方面,有些人抱着技工心态,学习半年软件就上岗了,这会导致他的知识体系不够立体。”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视点映画总经理庄严的一番话,引发了嘉宾共鸣。厦门大学业界名家刘晓春说:“懂技术、懂艺术,又有电影感觉的复合型人才太欠缺了。此外,培养技术电影人才,没有十年二十年打磨,不可能成为业界专家。”许多嘉宾谈到,要在电影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保持学习心态。“对电影人而言,终身学习很重要。我们要致力于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电影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达说。▲5月5日,永川科技片场,影视科技与人才发展论坛现场,观众聆听嘉宾分享。记者崔力摄/视觉重庆此外,嘉宾期待要在产学研合作之路上坚定前行。江海洋表示,2万平方米的“永川科技片场”,18万名的永川职教人才,同时,永川还有“营商环境最优区”的服务保障,这构建起了“科技、人才、服务”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平台,这将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电影行业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对和产业链企业的深度合作非常重视,每一年有多名学生到永川的达瓦等企业实习,这对我们的专业课程有很大的补充。”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校长柳卫东说,期待永川科技片场的启幕,可以集聚更多相关企业,进一步繁荣重庆影视产业,让更多青年学子在影视舞台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