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一周年之际,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迎来重大突破。
一、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获批
去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复同意设立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这也是首个获批的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根据批复,先行区规划范围为重庆潼南区和四川遂宁市全域。在两地一体构建“双中心、三走廊、一园区”空间形态,做大做强遂宁中心城区、潼南中心城区,打造现代产业创新走廊、涪江生态绿色走廊、琼江乡村振兴走廊,建设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
11月4日,川渝高竹新区也获得了川渝两省市政府的共同批复,成为川渝两地政府批复的唯一一个省级新区。根据批复,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大湾镇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坛同镇的部分行政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涉及渝北区平方公里、邻水县平方公里。根据规划,新区到年,城市形态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内畅外联,现代产业加速集聚,公共服务全面融合,常住人口15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以上。
除了率先获批的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外,川渝两地还将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梁平、垫江、达川、大竹、开江、邻水等环明月山地区打造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自贡、泸州、内江、宜宾、江津、永川、荣昌、綦江、大足、铜梁规划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合川、广安、长寿打造环重庆主城都市区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
大家注意到了,从字面上来看,这几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定位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破解区域一体化的问题,有的解决区域融合发展问题,有的推进绿色发展示范试点,还有的则重点探索协同发展、统筹发展等路径。尽管这些功能平台定位似乎有点不一样,不过它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打破川渝行政区划障碍、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产业分工协作,强化成渝地区次级支撑,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意义
川渝两地行政区划障碍所引发的问题由来已久。年3月,新华社旗下的《半月谈》发表了一篇题为《成渝城市群:从概念走向现实》的文章,还特意举例说明了川渝毗邻地区因行政区划壁垒和制度藩篱,而导致的地域分割的经济现象。文章指出,潼南区与毗邻的四川遂宁市合作实施涪江通航工程,但由于川渝在拆迁补偿标准、行政审批时效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推进缓慢。
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市正在积极承接重庆的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转移,但川渝两地政策标准不统一,让广安市颇为苦恼。重庆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予以补贴等,仅限于重庆境内的企业,从重庆转移至广安的企业无法享受,直接影响重庆企业落户广安的积极性。
还有近日,重庆日报、上游新闻等媒体在报道刚刚获批的川渝高竹新区时也提到了,过去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川渝高竹新区的前身),紧邻重庆中心城区是它们最大的优势,但是“近而不快”又是最大的劣势。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说法呢?原来,过去在高竹新区有一条名为“川渝大道”的断头路,此前由于行政区划等原因,这条路只修到了广安境内,由此严重地制约了园区经济发展,很多企业拿了土地都在观望。比如,从渝北城区搬到高竹新区的四川海智众创科技有限公司,其负责人就坦言,早在年就拿了15亩地,因道路不畅迟迟不敢建厂房。
事实上,川渝毗邻地区很早就意识到打破区域行政壁垒、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比如,重庆荣昌、大足、铜梁、潼南、永川和四川泸州、内江、遂宁、资阳等13个市区县,早在年便自发形成“渝西川东经济社会发展协作会”,旨在促进渝西川东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年,重庆市永川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简阳市、遂宁市安居区、隆昌市、安岳县、乐至县等12个区市县又组建了“成渝轴线区(市)县协同发展联盟”,以此探索实践川渝毗邻地区相向发展、协同发展,加快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
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致使川渝毗邻地区在打破行政区划壁垒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是“雷声大雨点小”,同质化竞争、基础设施衔接不畅等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愈演愈烈了。
深汕特别合作区区位图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的同时,还提出“支持成渝地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那么,究竟什么是“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从本质上来说,是探索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适度分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久文认为,所谓适度分离,就是经济区内政府间在不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前提下,让渡一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形成维护共同利益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国内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一个是深汕特别合作区,还有一个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如此来看,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此番决定,相当于为川渝毗邻地区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加快形成统一开放市场做好了顶层设计。而这个正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比与此前的成渝城市群、成渝经济区最大的政策创举。
6月10日,时任四川省省长尹力撰文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中,将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以及规划建设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动川东北渝东北、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川南渝西融合发展。
为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相关精神,7月27日,川渝两省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提出在川东北渝东北地区、成渝中部地区、川南渝西地区布局多个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功能平台。这些功能平台我们在上文已经介绍过了。该方案还提出到年,功能定位基本实现,服务成渝“双核”的配套功能明显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引领带动毗邻地区全面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涪江干流双江航电枢纽开工活动现场来源:遂宁新闻网
方案落地近半年以来,川渝毗邻地区为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开了好头。比如,上文提到的潼南区与四川遂宁市合作实施涪江通航工程,因川渝在拆迁补偿标准、行政审批时效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推进缓慢的问题,随着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批准设立,将会得到迎刃而解。根据《遂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遂潼一体化发展交通专项规划》,涪江航道复航纳入交通强国重庆试点方案。去年12月2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重大项目、重庆市级重点项目——涪江干流双江航电枢纽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吨级船舶可以从四川绵阳直达重庆朝天门码头,重现涪江繁荣水运景象。除此之外,遂潼大道、遂潼快捷通道、遂渝高速扩容等事关发展先行区交通互联互通的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而川渝高竹新区,困扰多年的“近而不快”等问题,也正加快解决。据上游新闻报道,川渝大道已启动可行性论证,南北大道邻水段拟于年1月进场施工、渝北茨竹段拟于春节后进场施工,完工后将大大提升通行效率,缩短新区至重庆中心城区的距离,进而降低配套企业的物流成本。此外,两地还将推动G65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项目,争取渝北举人坝至高滩的轨道交通获批,建设内畅外联骨干道,推进新区至广安和渝北城际公交(班车)、至江北国际机场专线大巴开通,实现公交“一卡通”……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四川海智众创科技有限公司等此前一直观望的企业,要么加快厂房建设,要么签约拿地。
不仅如此,川渝高竹新区财税金融中心主任、渝北区财政局副局长朱敬玲表示,四川和重庆两地政策存在差异的,选择其中对新区发展最有利的政策,甚至争取比双方更优惠的政策支持。
当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对于川渝毗邻地区来说,带来的远不止提高交通互联互通水平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为加强两地的供应链产业链上游协同、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强化成渝地区次级支撑埋下了伏笔。比如,川渝两省市政府批复设立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文件就提到,未来发展先行区将对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形成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