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见习记者白雅琦)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江河来水偏少,水位持续走低,旱情发展迅速,对农业及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面对旱情,多地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减轻农户损失,为我国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业内人士表示,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保护伞”、农业增效的“安全网”、农民增收的“护身符”。
多地推进农业保险理赔工作
今年旱情高峰时,长江流域耕地受旱面积达到万亩,有万人、92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受旱地区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强化财力物力支持。此外,面对旱情,多地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理赔工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减少农户损失。
中国商报记者从江苏省南京市财政局获悉,今年入汛以来,南京市经历了两轮持续高温天气,创下了自年有记录以来的高温日数最高值,水稻、玉米、苗木、茶叶以及水产养殖等受到较大影响。截至8月末,南京市共有52万亩农作物、水产报损,涉及农户1.5万户,预计赔款超1亿元,其中,水稻赔款万元,内塘螃蟹赔款万元,苗木赔款万元。南京市财政局正加强农业保险查勘理赔指导,督促保险机构加快查勘理赔进度,建立理赔绿色通道,全力帮助农户挽回损失、恢复生产,为南京市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此外,四川和重庆等地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今年8月23日,四川银保监局联合四川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农业保险重大旱灾应急响应和理赔处置工作的通知》,启动农业保险重大旱灾应急响应,扎实推进大灾农业保险理赔工作,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理赔时效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保障粮食安全、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助力稳产保供。通知要求,严格落实24小时查勘制,加快灾后理赔工作,严格理赔工作管理,协作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重庆市财政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加大主粮作物保障力度,在重庆市产粮大县全面推行稻谷、玉米、马铃薯等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将保险金额分别提高至元/亩、元/亩、元/亩。
保险公司开启绿色赔付通道
面对旱情,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开启绿色赔付通道,加快理赔工作。
为应对持续的干旱灾害,中华财险重庆分公司启动重大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开启绿色赔付通道,简化理赔流程,把做好因旱致灾的理赔作为头等大事,组成34个查勘定损小组,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实现快速高效查勘定损认定工作。8月以来,该公司农业保险查勘人员进行灾害事故现场查勘超过次,完成潼南、永川、巫溪等农作物保险损失金额超过万元,现已开始进入赔付流程,确保尽早将赔款支付给受灾农户,用实际行动让广大农户感受到参加农业保险这一惠农惠民政策的好处。
人保财险重庆分公司也是如此。为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用保险赔款让农民群众直接感受到党中央支农惠农的温暖,人保财险重庆分公司各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多渠道受理农户报案;进一步简化旱灾理赔流程和单证;对于贫困户和具备快处快赔条件的全损农户,从速核定损失,优先加急赔付;对于资金困难的种植大户,提供预付赔款通道。
截至记者发稿时,人保财险重庆分公司本年度已在33个区县开办农业保险产品71个,涵盖种、养、林三大产业37个主要品种,提供风险保障.43亿元;同时,在40个区县开办巨灾保险,为万人提供了52.46亿元风险保障。
在四川,平安产险也参与到抗旱救灾工作中。8月11日,四川省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这也是自年以来,四川首次启动该级别应急响应。据平安产险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此次旱情,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紧急动员,启动大旱天气应急预案,组织召开抗旱保生产专题研讨会,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并组织数百名一线查勘人员奔赴田间地头,以最快速度对受灾农作物进行查勘定损,确保理赔款及时足额发放,努力减轻灾害损失。截至记者发稿时,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已接到报案起,支付已决赔款超过47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农业保险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政策助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高温、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易发高发。”国家减灾委员会今年7月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还存在短板和不足。规划中提到,建立健全巨灾保险体系,推进并完善农业保险、居民住房灾害保险、商业财产保险、火灾公众责任险等制度,充分发挥保险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体系。
在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看来,推动巨灾保险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在相关法律制度中明确巨灾保险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从而有效推动巨灾保险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之中。
规划还指出,要利用保险行业资源优势,依托保险机构、保险研究机构、行业社会组织等,挂牌建立防灾减灾保险研究基地和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搭建多方参与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平台,开发适用于应对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的保险产品。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等联合编制的《科技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白皮书()》预计,我国农险保费规模于年将超过亿元,有望超越责任险成为财险公司居前三位的大险种。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主任杨汭华表示,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与农业农村、保险监管、林草等有关单位以及承保机构的协同,推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与其他农村金融和支农惠农政策有机整合,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农业农村部在答复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号提案时表示,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保险产品,推动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品、提标”,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不仅如此,银保监会也在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业务发展。今年9月1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年12月印发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规则Ⅱ)为农业保险赋予了多项支持政策,有效促进保险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规则Ⅱ允许保险公司按90%的比例计量农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今年二季度末,该项政策节约保险业最低资本约27亿元,支持保险公司为“三农”多提供风险保障约亿元。
“要进一步加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更加重视灾害预防和灾前预警,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服务优势。”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链接: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目标
财政部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基础完备,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农户风险保障需求相契合、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收入保险成为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农业保险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农业保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达到元/人。
到年,农业保险将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总体发展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营造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