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集约化融合发展。建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与成都西部片区改革试验联动机制。在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及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跨区域合作平台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探索研究区域内节余土地指标与长三角地区跨区域交易,持续推进重庆市地票制度改革,允许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区域内调剂。
推动跨区域的重点规划和重大项目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推动大渡口、永川、自贡等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建设产业转移集中承接地,绿色低碳、高质量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转移。
打造城乡绿色生态空间。统筹优化调控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城镇空间无序扩张,优化城市城区绿色空间体系,实施城市生态用地改革创新。强化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与退化区域修复治理,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统筹建立并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推进绿色社区建设。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推广装配式建筑、钢木结构建筑、竹木建材和新型建材,发展绿色农房。
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山观景台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结合两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深化跨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共建结构优、功能强的森林植被带,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碳汇能力。以长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乌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补充,建设江河水系生态廊道。
实施长江沿岸“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协同增强流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四山”保护提升。夯实成都公园城市绿色本底,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共建川渝森林城市群,共筑绿色生态屏障。协同开展森林、湿地等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建立跨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