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林业建设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植物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在不同的地方起着不同的保护生态的作用,植物们保护我们的生态,而我们护林人则负责保护这些植物,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何林
年3月20日星期六,何林正开着车去村民家里帮他们装宽带。这几户村民家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只留下几个老人,和亲人通信不方便,何林知道了就主动帮他们安装宽带。
▲桢楠
两岸青山,千里桢楠
(桢楠,又称金丝楠木,因其名贵,砍伐者众多,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曾今,桢楠在永川只有多株。)
年,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永川区政府发起了“楠木行动”,把以桢楠为代表的珍贵树苗分给村民种植,楠木生长之后可以买卖获得收益。
在桢楠苗圃的这些年,何林每天与工人一起松土、整地、除草、浇水,悉心地呵护每一株桢楠。为了更好地繁育桢楠苗,他到浙江参加技术培训,去各地实地考察,再结合永川的地理条件,对桢楠育苗的基质做了从泥土到黄沙再到现在的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的探索与改良,最终让桢楠在永川扎下了根,永川桢楠的数量从八年前的0多株增加到现在的万株。当地老百姓笑称:“永川的桢楠现在就和白菜一样常见啦。”永川的森林覆盖率也从30年前的20%提高到现在的50.5%以上。
“护林是一份孤独的职业,留下的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十年来,每隔一段时间林场就会出现新的面孔,他们大多是专业对口过来实习的学生和刚从事林业工作的年轻人。来到这里的人很多,但留下的却很少。
▲何林与妻子在苗圃里面工作
何林现在工作的地点位于重庆市永川区临江镇龙洞桥村,何林的住所和育苗基地在离龙洞桥村村委会还要向上爬升大约4公里的地方。这里环境清幽,房屋稀少,待苗圃的工人下班后,便只剩下何林和他的妻子两人。何林自诩不喜热闹、不爱人际交往,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分的裂痕,要用十分去弥补。”
在何林心里,这些植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见树苗不幸夭折,会失落,看见它们熬过寒冬,又会自豪,“它们就是自个儿争气”。
学无止境:身处青山中,眼观新世界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何林从90年代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时代变迁,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让人应接不暇。互联网便是这众多新事物中最具革命性和代表性的一种。
年,何林在同事家里看到了第一台个人电脑,觉得新奇,当天回去就着手购买家庭电脑的事情。购买第一台电脑后,何林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脑小白,他和同事决定先从最基本的操作系统和打字开始练习,妻子王鸿说:
“何林这个人犟得很,决意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他做成。”
▲何林每天与工人一起松土、整地、除草、浇水
连续练习打字两天,一天十小时,打字打到手拿筷子的时候都在抖,何林作为一个与新技术接触较晚的中年人,打字速度提升得飞快,两天时间他已然可以盲打,和他一起约定练习的同事看到了都不禁对他刮目相看。自此何林与互联网的联系开始日益紧密,网络成为他之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一个重要工具。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树
年,高考毕业的何林在填写志愿的时候选择了林学专业,成为了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林学专业的学习要去扫林,川西地区有不少的原始森林,那里是真正的无人区。何林带着鸡蛋和干粮,往林子里一钻就是一天。但却是何林最快乐的时光,当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住在大森林里,何林回忆时没有丝毫的抱怨:“晚上山里寂静,听着风声和虫鸣入睡,年轻的自己竟没有一丝害怕,心全被兴奋和激动占据。”何林一边说一边露出了沉醉的表情。
大学毕业后,何林被分配到了永川国有林场工作,他刚来的时候,山上光秃秃的,林场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干什么都困难,妻子王鸿现在还记得,他们夫妻俩刚刚到育苗基地的时候,这里连自来水都没有,何林就到山上各处去找水源,这里一个小水塘,那里一个水坑,何林都给它们接上水管,引到他们的住所,他们才有了水可以用。
“何林就像一棵树,咬牙适应周遭的环境,一旦下定决心,就必须扎根在这里,汲取养分,努力生长。”
▲苗圃的工人
妻子:“何林是个稀有动物”
何林的妻子王鸿原是永川某国企的会计,从单位退下来之后便一直陪着何林在山上。在妻子眼中,何林是一个非常“稀有”的人,最开始她不能理解何林热衷于在林场里的生活,她觉得每天呆在山里实在是太过乏味。
每天苗圃的工人下班后,偌大的基地便只剩下何林和他的妻子两人。尽管王鸿已经在基地生活了很久,但丈夫有事不在林场时,王鸿也忍不住害怕,“一个人在这里生活,晚上实在是害怕,这么大的一片林场附近就我们这一户人。”王鸿说,何林好像没有什么害怕的东西,有时晚上他还一个人出去检查基地附近的水管有没关好。
▲何林的妻子
53岁的何林坚持每天早起,晨跑,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冬泳,被问到夏天为什么不游,“就是要与众不同”,何林笑着说。王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