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永川区五间镇新建村看到,党员示范大棚党建标牌格外醒目。该标牌上清楚地标明:每月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销售难题至少1次;每月提供产业技术指导1次;每月开展劳动互助帮扶1次……这样的承诺共有6条。这是永川区第十五届党代表、五间镇“优秀共产党员”、新建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合力妇女互助合作社”成员张方对村民的承诺。
张方从年开始种植西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帮扶带动西瓜种植户20余户,助推农户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人均增收上万元,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先锋模范作用。
张方的党员示范大棚,只是新建村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将“红细胞”深入网格中,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群众共同致富的一个缩影。
缺乏党建支撑,五间西瓜险些“崩盘”
五间镇新建村位于圣水湖市级现代农业园核心区,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人,有党员人。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2.5万元,是永川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年市级美丽宜居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五间西瓜更是远近闻名,于年获“重庆市级名牌农产品”“永川区知名商标”称号,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确定为“国家西瓜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成功注册了“五间西瓜”地理标志。
新建村作为五间西瓜的核心产区,别看有如此多的光环加持,却曾在年一度陷入困境,险些“崩盘”。
据永川区委组织部派驻新建村第一书记杨希雯介绍,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组织统揽和监管,各西瓜种植户各自为政,打自己的小算盘,施肥品质不一、用药管理不规范,使五间西瓜品质得不到保障;市场秩序混乱,很多西瓜种植户想退出西瓜种植。为振兴五间西瓜产业,在五间镇党委、政府帮助下,新建村年发起成立了五间西瓜产业协会,年协会成立党支部。至此,五间西瓜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发展。
在协会党支部统领下,五间西瓜种植户采取“四统一分”方式运行,即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实施富硒技术,统一国家标准生产,统一商标品牌销售,分户管理。“四统一分”促进了五间西瓜的整体发展,并成功获取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了村民“致富瓜”。
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多产业联动发展
近年来,新建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探索将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把“红细胞”深入网格中的党建模式,依托“上游党支部”“合力党支部”,积极培育“勇于创新、力争上游、形成合力”的组织文化精神,形成以党支部为引领的“上游青年突击服务队”“合力妇女互助合作社”党建品牌。
在党支部引领下,一批批“土专家”“田秀才”“科技特派员”脱颖而出,作用得到发挥,现已整合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等10余名,培育本土工匠20余名、本土种植技术人才8名,带动标准化专业种植大户30户,互帮互助志愿服务队伍已达余人。他们探索在西瓜大棚实施瓜菜轮作,增加了土地肥力,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种植户得到实惠,收入增长迅速。到年,新建村人均纯收入就已突破2.3万元,且逐年增长。以张方为例,她每年种植西瓜45亩,出产吨,产值近20万元。西瓜收获后,进行蔬菜种植,每年有30万元左右收入。
新建村群众在瓜菜轮作上尝到甜头,思想得以解放,在协会党支部统揽下,人心凝聚起来了。目前,村里拥有0亩富硒西瓜基地、亩有机蔬菜大棚、亩食用菌基地,经济效益显著。协会党支部牵线搭桥,实现了食用菌和西瓜联动发展的局面,食用菌生产中产生的废渣肥料粉碎后成为西瓜种植的有机肥,西瓜产业协会引导五间西瓜与食用菌共创五间有机品牌,相互借力发展,抱团取暖。
组织产业化,让五间西瓜走得更远
“五间西瓜要想走得更远,实现真正的上档升级,必须走组织产业化发展道路,把土地、资金、技术、销售等各种要素通过组织这根线串起来,使作用有效发挥。”杨希雯说。
目前,新建村有西瓜产业协会支部、合力支部、上游支部,将支部建在产业协会上,以党建带团建、带群建,把留守妇女组织起来,互帮互助,真正实现产业互助。在上游党支部引领下成立的“上游青年突击队”,党员青年在防疫宣传、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一线总是冲锋在前,目前已有突击队队员余名。
去年,杨希雯提出把组织文化精神提炼出来,把西瓜产业发展历程展示出来,把乡村振兴亮出来,把支部作用发挥出来。为达到“以文化人,以风化俗”目的,去年引导张方建党员示范大棚,党员亮出身份,郑重承诺,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一般群众进行帮扶。
杨希雯去年又汇聚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资源,建设研学基地,用好“种苗科技城”“华为(永川)技术创新中心新建村乡村振兴服务站”“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等平台资源,推动西瓜产业发展。
下一步,新建村将把西瓜、食用菌、蔬菜等产业联合起来成立产业联盟,在产业联盟成立联盟支部,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推动辖区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