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什么会成为直辖市

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重庆由此从四川省划分出来成为直辖市,同时将四川东部地区的涪陵市、黔江地区以及原万县地区的九县一市划归重庆,所以重庆相比其它三个直辖市而言:是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直辖市,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的省。我以前在重庆上大学时就见到有些不了解重庆当地情况的外地同学直接在重庆主城搭出租去重庆市下辖的合川区、永川区、涪陵区、万州区这些地方。事实上在重庆这个我国地域面积最广阔的直辖市境内区县和主城的距离基本相当于一个省当中不同城市之间的距离。

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较为直观的例子:从重庆主城到东部与湖北省交界处的万州区的距离几乎与万州区到下游的湖北省宜昌市的距离是相当的,所以你可以想象从重庆主城坐出租车到重庆市与湖北省交界处的区县是个什么概念吗?即使是在如今重庆主城与万州区之间已通行高铁的状态下也需要花费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抵达。十多年前我愣是见到有外地同学出出租车跑这么远的距离。所以重庆其实有大重庆和小重庆之分:所谓大重庆是指重庆直辖市,而小重庆则是重庆主城。大重庆下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人。

重庆为什么会从四川划分出来成为直辖市呢?在年直辖以前重庆是否一直归属于四川呢?其实重庆和四川好比一对兄弟,在历史上两地的关系正应了《三国演义》的说法: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春秋战国时期四川属于蜀国,重庆属于巴国,所以重庆、四川两地合称巴蜀地区。秦惠文王时期秦军灭了巴、蜀两国,在今天的成都设蜀郡,在重庆设巴郡。当时秦国实行的是郡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秦的县由郡管辖,而郡则由中央直辖,可以说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直辖,此时的四川和重庆是互不统属的平级关系。

汉武帝时期在郡之上又设了一级行政单位——州。蜀郡和巴郡都被纳入益州的管辖之下,而益州的州府设在蜀郡,也就是今天的成都,这就是后世重庆归属四川的由来。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李严镇守川东,巴郡(今重庆)作为川东地区的门户要塞得到大力开发,和诸葛亮同为刘备托孤重臣的李严希望像诸葛亮一样执掌一方州郡。然而当时天下三分,蜀汉只占据益州,而益州牧又由诸葛亮担任,于是李严提出划分川东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李严在蜀汉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落马后设置巴州一事也就不了了之。反倒是西晋统一后将包括重庆在内的川东地区从益州划出成立梁州。

西晋王朝在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走向了覆灭,中国历史进入大动荡大分裂时期。在经历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对立之后中国的行政区划被划分得乱七八糟:世家大族、各路割据势力群雄并起,朝廷为换取这些人的支持随意划分政区,授予地方官职。南北朝后期重庆由巴郡改为楚州。按说州的地位高于郡:当时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就相当于今天的省、地、市,所以改为楚州的重庆在名义上已相当于省级行政区。不过由于当时的州实在太多,所以其实和地级也没太大区别。到隋唐一统后就开始重新合并已被拆分得乱七八糟的政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年)重庆由楚州更名为渝州,从此重庆便以渝为简称。隋朝对自汉武帝以来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先废除了郡,后来又将州改称郡,从而恢复了秦朝的郡县二级制。唐太宗贞观元年(年)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唐朝将隋朝的郡又改回州,不过由于这时州之上出现了“道”这一行政区,所以这时道才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而州只相当于地级行政区。具体到巴蜀地区唐代在此设有西川道节度使和东川道节度使两大政区。

东川大致包括今三台、中江、安岳、遂宁、重庆等地;西川大致就是今天四川西部成都平原一带。到了宋代又将唐代的道改为路,由此形成了路、州、县三级行政区。当时被称为渝州的重庆先后短暂隶属西川路、峡西路(治奉节)管辖,大部分时间则属于夔州路(治奉节)管辖。公元年宋徽宗将渝州更名为恭州。公元年南宋光宗赵惇继位。赵惇当皇子时的封地就在恭州。赵惇继位后把恭州升级为重庆府,“重庆”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史籍中并一直沿用至今。宋朝的府在地位上高于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市,所以从南宋起重庆就已是副省级的级别。

元朝灭宋后将重庆并入四川行省。不过此时重庆的地位已经崛起,似乎具备了与省城成都分庭抗礼的实力。元朝末年作为割据势力的大夏国定都重庆。尽管大夏国没几年就被朱元璋灭了,但曾作为国都的重庆在政治地位上又所有提升。明清时代四川和重庆一直未分家,但重庆的地位一直在提升:这时重庆已是四川省内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省会成都。光绪十六年(年)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将重庆开为商埠。光绪十七年(年)3月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在光绪二十一年(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重庆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这进一步加速了重庆的发展。

到了民国时期重庆已完全具有和四川分庭抗礼的实力:年重庆建市。抗战爆发后今天已归属重庆地区的万州、云阳、梁平、开县、合川、永川、铜梁等地的热血青年也纷纷加入川军团的行列出川抗日。南京失守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此重庆的地位出现显著提升:年9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重庆在作为四川省辖市的同时,照特别市(直辖市)组织,其行政地位开始超过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城市。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将重庆升格为直隶行政院之“特别市”(直辖市)。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训令:“明定重庆为陪都”。

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重庆以“特别市陪都”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中心,为中华民族取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即使在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重庆依然是直辖市。大西南解放后重庆成为西南委的驻地。西南委是大省概念:管辖着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四个省。当时全国设有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地区工作委员会。这时重庆的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由西南委代管。作为由西南委代管的直辖市实际上比今天的省会还要高一级。随着全国形势日渐稳定之后中央与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六大工作委员会被取消。

在这一过程中重庆的直辖市地位也在年7月撤销了。撤销直辖市地位后的重庆并入四川省,但仍是一个副省级城市。60年代的重庆虽已不再是直辖市,但仍是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当时重庆人口有多万,而成都还不到万。年2月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计划单列市试点城市。所谓计划单列市是指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同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所以当时有人形容称:重庆在行政上是地级,在经济上是副省级。年计划单列市正式调整成为如今的副省级城市后重庆依然榜上有名。

最终三峡工程成为了重庆直辖的直接诱因:三峡移民有70%属于四川管辖,而属于四川管辖的库区中80%都属于贫困县。然而四川面积太大,省会成都又相对偏西,所以对川东地区的辐射力有点远。事实上中央最初的设想还不是设重庆直辖市,而是设立省会在湖北宜昌的三峡省。三峡省的构想范围包括湖北宜昌以及四川的万县、涪陵、黔江(皆为地级),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当时三峡省的筹备组都成立了,但考虑到三峡工程作为国家级的百年大工程不宜操之过急,所以中央在经过认真权衡之后于年5月撤销了三峡省筹备组。

在三峡省筹备组被撤销后重庆直辖这一方案开始吸引中央的目光。当时全国十大城市中的非省会城市只有大连、青岛和重庆。重庆是四川第二大城市,在经济上又是计划单列市,各项经济、财务指标容易与四川省划开,不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如果将重庆设为直辖市可以充分发挥重庆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从而带动川东地区乃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当时重庆市和万县市、涪陵市的移民任务,占三峡库区的2/3以上。设立重庆直辖市,将移民工作统一管起来,有利于国家对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政策的落实、资金的统筹安排和管理。

原来的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交界处的数十个县大部分都是贫困县。重庆与西南各省和长江上游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以重庆市为中心,川、黔、滇三省部分地、市参加的重庆经济协作区多年来的工作促进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设立重庆直辖市利于进一步发挥其区位优势、“龙头”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直辖后通过重庆的总体招商、采购的扩大和路网的建设将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历史上四川省由于所辖人口过多、行政区域过大给行政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重庆直辖后四川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其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

最后重庆直辖还有国防安全上的考虑:我国的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一旦在爆发战争的状态下这些地区恰恰是最先受到威胁的,所以我国需要在国防布局中在西部大后方打造一个战略支点。重庆地处内陆盆地,多面环山。这里曾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使其在交通上的优势得天独厚。重庆作为当时西部最大的城市有着门类齐全的机械加工、机电产业等产业体系,重庆周边地区还有着丰富的煤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所以将重庆升格为省级行政区既有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又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在国防上打造西部战略支点。

抗战时期和建国初期的重庆直辖市只包括今天重庆市区及其周边地区,不包括今天的涪陵、黔江、万县等地。然而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原因之一就是推动三峡工程建设,而当时的川东地区恰恰正是三峡工程所涉及的重要地区,所以涪陵、黔江、万县等地也就被划归重庆管辖。这实际上使重庆相当于拥有了一个中等大小省份的规模,所以当时也有人主张将当时的重庆市与川东地区的涪陵市、万县市等地从四川划出来合并为一个省。中央认真权衡后认为:设省后重庆作为省会城市与省机构重叠,也不利于发挥它在长江上游和我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最终决定设为直辖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01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